学校参加2020年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大会暨合作论坛

 

 

1023日下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2020年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大会暨合作论坛在线上召开。副校长邢国明、规划合作部副部长范秉相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开幕式上,联盟秘书处汇报了联盟成立以来在搭建合作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深化合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重点介绍了,我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拓展交流渠道,与俄罗斯、泰国等20余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选派20名本科生赴波兰交流学习,先后招收14名国际研究生攻读学位,在马达加斯加开展植棉技术服务等。之后,会议审议通过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章程》(修订版)、《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行动计划》等。

 

论坛期间,我校农学院教授孙敏围绕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主题,做了题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根土系统与蓄水保墒固碳增产技术》的报告。报告针对黄土高原旱地麦区小麦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循环机制,在明确旱地小麦土、肥、水、根、苗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并示范推广此项技术,效果显著。据悉,蓄水保墒技术已作为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中的重点技术之一将在巴基斯坦适宜区域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试验,并示范推广与应用。

 

此次我校代表参会进一步落实与推动了我校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行动计划;加强我校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另外,此次大会对我校的宣传介绍,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对促进我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文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于2016年成立,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自愿加入的非政府、非盈利的开放性、国际化的多边合作平台。联盟秘书处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联盟已有17个国家的8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入,涵盖了农业领域重点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制造企业。联盟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吉斯坦等5个国家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种植来自我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农科院等联盟成员单位的13大类115个农作物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4类作物9个品种,其中2个小麦品种进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作物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联盟大会采取ZOOM视频连线形式举办,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意大利、荷兰、阿塞拜疆、摩洛哥、塞尔维亚、蒙古、肯尼亚及中国等16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